2025年,平顶山市新华区检察院深入践行“政治引领业务优、监督办案质效优、服务发展成效优、队伍建强素质优”工作思路,以“提质充能、实干争先”为主题,创新机制、精准发力,全方位提升队伍政治素养、专业能力和纪律作风,为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一、铸魂赋能,筑牢“政治引领业务优”根基。一是理论武装强根脉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创新“原文领学+案例解读+研讨交流”模式,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22次,构建“学-思-践-悟”闭环体系。深化“案例反哺”工程,将典型案例中的政治判断、政策尺度纳入必修课,年内开展案例教学、情景模拟6次,引导干警“首先从政治上看”融入办案基因。二是党建业务深融合。打造“一支部一特色一案例”品牌矩阵。各支部围绕公益诉讼、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等业务堵点设立党建攻关课题5项,形成“党建破题-业务突破-案例输出”实践闭环。三是思想引领聚合力。健全常态化表彰与即时激励机制,深化“党员先锋岗”“新检之星”评选,选树院级以上先进典型5人次,营造比学赶超、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,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转化为高质效履职的实际行动。
二、砺剑提能,夯实“监督办案质效优”支撑。一是精细管理强责任。建立检察长统筹、分管领导指挥、部门负责人负责、检察官落实、案管监管的闭环责任链,实行月度业务质效会商,动态纠偏办案问题。创新“一案双析”工作法(个案即时分析+类案专项研判),动态生成质效评估报告6份,穿透式分析证据标准、退查补证等核心指标,科学指导办案策略调整。二是数字赋能增战力。组建跨部门“数字检察攻坚团队”,聚焦电诈、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领域,全力研发大数据监督模型。建立“模型应用成效排行榜”,严格落实“每日一安排一督促一汇总”制度,班子成员带头,按周通报使用率、成案率,强力驱动数据思维养成。三是实战练兵淬尖兵。依托“三评两单一规范”机制(评案件质量、评法律文书、评办案能手;列案管提示单、督查通知单;立《新华区人民检察院、新华分局、示范区分局刑事案件受理、移送工作规定》),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6次。每季度组织案件质量交叉评查,覆盖全部在办案件;严格执行“法律文书季点评”,发布正负面清单3份。今年以来,共制发“案管提示单”5份、“督查通知单”4份,督促纠正问题6件。
三、淬炼作风,彰显“服务发展成效优”担当。一是严管厚爱优生态。织密“全周期”监督网。深化“动态评估+负面清单”管理模式,依托案件质量评查系统对办案全流程实时监控预警。建立“能进能出”员额动态调整硬机制,评查结果直接挂钩晋升评优,对连续瑕疵案件承办人启动退额程序。二是精准服务护大局。 深化“涉企案件全周期护航机制”,畅通“绿色通道”,落实“经营影响评估+风险防范指导”,发布《行业风险防控指引》,做实“一案一回访”。升级公益诉讼“民生版图”,重点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。做优“新华·彩虹约定”未检品牌,开展法治宣讲7场,覆盖2000人次。三是源头治理促和谐。推行“首办检察官包案终身负责制”及“三见面”制度(受理见态度、办理见进度、办结见效果),构建“检察听证+”多元解纷平台,引入心理咨询师、社区调解员,对家事邻里纠纷开展“听证+调解+普法”融合化解,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
四、机制驱动,激发“队伍建强素质优”活力。一是“新检梦之队”精培育。 升级“一人一策”成长方案,优化“微课堂+导师帮带+实战推演”模式。围绕数字检察、新型犯罪治理、高质效办案等需求,每月开设专题“强基课堂”2次,由骨干授课并组织深度案例研讨。二是分类考核激动能。完善覆盖三类人员的差异化考核体系,强化政治素质、工作实绩、纪律作风在选拔晋升、评优评先中的刚性运用,激发整体活力。三是文化浸润塑品牌。持续优化检察文化环境,深化“新检青年读书沙龙”。强化“检察护企”“检护民生”等重点工作宣传,国家级、省级媒体发稿50篇,拍摄的反诈题材微视频《捷径》在第九届全国检察机关“三微”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中获优秀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