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市新华区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坚持“政治建检、文化育检、素能强检、从严治检”四位一体推进,创新实施队伍建设“四步棋”工作法,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检察队伍。2024年,该院荣获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,并被省院评为重大进步基层检察院。
一、凝心铸魂抓党建,走好政治建检“先手棋”。一是深化“五学联动”机制。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、“第一议题”跟进学、教育培训专题学、“三会一课”普遍学、个人日常自觉学“五学联动”,全年共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48场次,进行政治轮训、业务培训33期,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。二是开展“四微教育”活动。贯通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因地制宜用好“家门口的红色课堂”“习总书记走过的脚步足迹”等研学路线,举办微党课、微朗读、微故事、微分享,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的党史专栏,学习发布20余篇红色影片与伟人事迹,打造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。三是发挥“榜样引领”作用。健全常态化表彰、即时性奖励工作机制,定期开展“党员先锋岗”“新检之星”评选,打造一批事迹可传、品格可敬的检察标杆,营造见贤思齐、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。2024年,该院4名干警获最高检表彰,49名干警获得省、市级表彰。
二、厚植底蕴抓宣传,走好文化育检“制胜棋”。一是以文润心营造浓厚氛围。从实际、实用、实效出发,巧妙利用办公环境,将“忠诚、为民、担当、公正、廉洁”的新时代检察精神巧妙融入文化走廊,以警句名言为媒介,让墙壁“会说话”,先后开展氛围轻松、活泼的新检青年读书沙龙9期,推动干警综合素养提升。二是以文聚力传播检察文化。2024年,全院共发表各类宣传稿件498篇,其中国家级媒体报刊90篇、省级120篇,微信平台总计更新169篇,总阅读量约6.4万,多篇稿件被《检察日报》《河南法治报》等媒体刊发,拍摄的反诈题材作品《捷径》荣获第九届全国检察机关微视频类优秀奖。三是以文促行打造特色品牌。2024年,该院持续擦亮“新华·彩虹约定”未检品牌,积极构建惩治、保护、预防、教育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全覆盖体系,进行法治宣讲16次,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,受众5000余人次,开展亲职教育8次,申请司法救助金4万余元,未检品牌“新华·彩虹约定”先后两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“优秀检察文化品牌”“十佳检察文化品牌”。
三、思行并进抓培育,走好素能强检“关键棋”。一是系统培育孵化人才。制定“新检梦之队”人才成长“三个五年”计划,实施青年干部“一人一策”培养方案,至少在“检察业务”“党建综合”方面选择一类意向学习内容,与业务骨干、标兵能手“结对”培养,以人才队伍“质”的优势弥补人力资源“量”的不足。二是强基课堂打牢基础。将全院年轻干警纳入学习教育范围,采取“订单式”选课、“模块化”组课方式,邀请部门业务经验丰富的导师定期授课,并鼓励干警课后结合办案经历、调研成果、工作感悟分享心得体会,坚持理论学习与破解难题并重。三是实战练兵提升能力。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,通过建立的“三评两单一规范”机制,积极开展“学、练、赛、用”等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,推动检察队伍人才梯队建设。全年15名干警在省市两级院岗位练兵、业务竞赛中获奖,5名干警被市检察院评为“优秀办案检察官”“优秀办案检察官助理”,第四检察部被市检察院评为民事检察“优秀办案团队”。
四、严格标准抓管理,走好从严治检“长远棋”。一是严守政治纪律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以关键岗位、领导干部为重点,全面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自查,常态化开展“三个规定”重大事项记录报告,全年共填报52件,填报完成率100%。二是压实责任担当。全面落实“一岗双责”主体责任,把管业务与抓党风廉政建设、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结合起来,充分发挥“清单式检务督察”利剑作用,发布督查通报34次,对7人作出通报批评处理,发现并整改案件问题13件次,针对问题制发“案管提示单”10份,“督察通知单”8份。三是完善分类管理。健全完善检察官、检察辅助人员及司法行政人员的考核管理体系,将政治素质、工作能力等方面考核结果运用在干部选拔、职级晋升及评优评先等环节,通过“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”的鲜明导向激发队伍活力。近三年,组织各类人员职级晋升23人,2名年轻干警进入班子,2名年轻检察官任职检委会委员,5名年轻干警担任部门负责人。